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绿色能源

|| 收藏本站

李河君:占领光伏薄膜制高点 力推清洁能源
发布时间:2013-10-20 16:15:49

  10月16日,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109亿美元的净资产荣登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4位,被福布斯誉为中国最成功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家,这也是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在能源领域的最高排名。

  李河君是广东河源人,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荣登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4名,绝非偶然。1994年,他创建了汉能控股集团,秉承“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使命,李河君带领汉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历时8年建成了全球由私营公司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该水电站属于国家特大型水电站,总装机量为300万KW,超过葛洲坝总装机容量10%,比美国的胡佛大坝大1/3,是国家“西电东送”和“云电送粤”的骨干电源之一。

  尽管李河君在水电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他隐隐感到这个周期漫长的行业对于他这个民营企业老板来说已经很难再突飞猛进。“我已经做到百万级水电站,对我个人来说水电已经没有挑战了,”李河君说,“我必须思考未来怎么走,汉能必须产业升级。2006年,身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李河君被“意外”推举为工商联旗下新能源协会会长,协会成员包括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当时在光伏领域风头正劲的明星公司。李河君说,这个阴差阳错的差事是他在商业上实现二次转身的起点。

  刚开始,习惯用度电成本思考问题的这位水电商人对光伏发电嗤之以鼻。2006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大约是每度电3元钱,而水电的成本只有每度电8分钱。“我觉得(这帮搞光伏的人)很可笑,这么高的成本还搞什么?”李河君笑着说。根据那时的预测,光伏一度电从3块钱降到1块钱大约需要30年,从1块钱降到5毛钱需要50年。不过光伏行业的现实发展却让李河君发现不是他预想中的那回事:从2006年到2009年,仅3年时间,光伏度电成本便由3元降到了1元;而又过了2年,度电成本就已经达到了0.5元。(编者注:区域、电池组件效率等因素都会对度电成本有所影响,此处数据是按实际安装中最佳效果记录。)

  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2009年,在新能源商会熏陶、浸淫了3年的李河君,和当时很多中国企业家一样,决定跨入光伏。在这之前,李河君曾尝试过在风能领域发展,但没有发展起来。他发现风场的利润薄,不仅需要争夺风力资源良好的基地,还随时面临弃风限电的挑战,稍不留心就会亏损。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在风能领域,李河君看不到可以让自己急速发展的“空白点”,他已经厌倦了水电行业的漫长周期,而在光伏行业找到了他眼中的亮点:不做晶硅,做薄膜,选择了一条令整个光伏业界唏嘘的道路。

  “晶硅和薄膜是黑白电(视)和彩电的关系,或者是286、386电脑与iPhone、iPad的关系。”闯入光伏后,李河君不断对外宣扬他这个饱受争议的观点。而目前光伏行业中晶硅占据着9成的市场,薄膜的比例还不到1成。事实上,即便是在汉能公司内部,对于两条不同战略路线的选择也有过一场不小的争执。

  这次李河君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甚至很多汉能高管都认为汉能干晶硅特别有优势,“我们电价便宜,而晶硅(成本中)40%靠电。当时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我们在水电站旁边建一个晶硅厂,把所有竞争对手都灭掉,可以赚块钱!”李河君透露说。

  李河君坚决反对发展晶硅,他称自己三年前就预见到了今天晶硅的寒冬——“晶硅门槛低,在欧美根本没人做。”李河君说。他在2009年初的公司年会上做了一个题为“我有一个判断”的讲话,“我仿佛已经看到晶硅一片死尸。”李河君说。高管们妥协了。他告诉大家:“薄膜和晶硅是替代关系,两个战略相冲突。”

  李河君投入太阳能薄膜的“宏伟计划”前所未有的浩大。2009年,他宣称要用两年时间上马2GW薄膜产能,做到全球第一。当时全球唯一在光伏薄膜领域有所斩获的是美国第一太阳能,其产能刚刚达到1GW,而公司已经发展了10年。

  不到2年时间,李河君成功布局了9大光伏制造基地。每个基地的起始设计产能在250MW以上,长期项目规划总产能基本在GW级别。最先选定的光伏组件制造基地就在他的家乡河源。

  李河君的是光伏全产业链,从上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再到下游光伏电站发电。他的“通吃”做法能够内部消化掉产能。2011年,李河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HK 00566)的实际控制人,从而直入上游装备制造。

  在此前从未涉足过光伏技术的汉能,李河君特别引以为豪的是自己的“全球技术整合”战略。据他透露,汉能有一个全球并购委员会,由两个特别关键的团队组成——一个是技术组,一个是商务组,他们的工作就是全球看技术,做并购。“全球700多家光伏公司、最领先的薄膜技术都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李河君称,他非常认定光伏发展薄膜化和柔性化的趋势,“我们选中了其中5家并购对象——只要掌握它们,全球的薄膜技术制高点就被我掌控了。结果我们买到了其中3家,另外2家倒闭了。”李河君如是说。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东方网 编辑:yangchun2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9 20:08:14,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