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绿色能源

|| 收藏本站

美丽中国 绿色交通
发布时间:2013-10-08 12:01:27

 

 天蓝、地绿、水清,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标志。让每个人都能在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间体验如诗如画的出行感受,是交通运输行业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正全面融入交通运输各领域、全过程,落实到建设、运输、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通过顶层设计、专项行动、示范推进、创新实践等,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逐渐步入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完善机制 顶层设计全面覆盖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通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推行规范、标准、评价体系,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首次针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邮政大交通各领域作出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统筹安排和总体部署。这是交通运输部在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的又一重大举措。

  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步伐从未停止。自2009年12月,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和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正式成立以来,北京、四川、云南、湖南等地交通运输部门也相继设立了节能减排决策辅助和支撑机构,全行业初步形成了节能减排组织保障体系。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题会议,传达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细化落实各项分工,统筹部署重点工作,务实推进节能减排与行业各领域工作实际相结合。

  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支撑,交通运输部还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与试点,使得行业节能减排“统计有手段、监测有指标、评价有体系”。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等3个方面15项能力建设科研项目陆续完成,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智力支撑;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统计体系建设,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生产能源统计指标目前已初步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初步建立了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优化扩充了能耗监测重点企业范围;研究建立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低碳交通城市、低碳港口建设与运营、低碳航道建设、低碳公路建设等领域的评价体系。

  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覆盖了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应用、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监管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指导意见》要求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支持、引导和督促作用。

  《指导意见》的出台,完善了2020年之前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为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典型带动 试点机制逐步完善

  “见贤思齐,仰圭璋而有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示范“四两拨千斤”, 以点带面促进全行业向绿色循环低碳稳步转型。

  2007年,《节约能源法》在修订时专门增加了交通运输节能的章节,对低碳交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交通运输部抓住机遇,启动了“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从破题而出到2012年年底,交通运输部共推出5批共100个示范项目,涵盖了公路、水路、港口、道路运输等各个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理念,打开了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突破口。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在示范项目的引领下,我国主要大型港口均完成了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油改电”,摊铺中不冒黑烟的“温拌沥青”铺上了长安街,LNG营运车辆在我国遍地开花……

  在更广范围内,“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行动适时启动并不断深化。从2010年5月开始,共有1126家交通运输企业参加专项行动,公路建设再生材料、节能驾驶、船型标准化、道路节能照明、港口岸电、城市公交成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流领域。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了行业骨干、先进企业的示范效应,使交通企业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强化。

  交通运输部还开展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先后确定了26个城市试点。2013年,交通运输部又启动了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工作,选定重庆、厦门等10个城市作为区域性试点城市,选定天津港(600717,股吧)、青岛港等4个港口作为主题性试点港口,选定广东广中江高速公路、云南麻昭高速公路等7条公路作为主题性试点公路,逐步形成了一套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模式。

  重点突破 绿色循环低碳融入行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绿色循环低碳,不仅是一种在点滴行动中实践的生活方式,更是在全行业、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入的发展方式。

  在实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方面,截至2012年年底,交通运输部累计审查、公布了21批达标车型,发布达标车型2万余个,2011年和2012年全国新进入营运市场的达标车辆分别为252万辆和276万辆,两年间共减少燃油消耗299万吨,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4万吨。

  在客运运力调控政策方面,对于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一律不新增运力;对一类客运班线、与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平行的客运班线,原则上不审批新增运力;对与现有班线重复里程在70%以上的二类以上客运班线,严格控制新增班线和运力,努力做到客运运力的供需平衡。

  在公路甩挂运输试点方面,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两批95个项目为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发布两批甩挂运输推荐车型;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首批实施的26个试点项目、40个甩挂运输场站已经全部动工。经过试点,甩挂运输相对传统运输模式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5%至20%。

  在推广天然气方面,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了城际客货运输推广天然气汽车试点工作座谈会,批准在宁夏、辽宁、江苏、山东等省区以及山西、广东的两家企业开展天然气汽车应用试点;同时,积极探索LNG作为船舶动力燃料,我国第一艘LNG燃料动力船舶—长航凤凰重庆货运公司所属的“长迅3”船开始试点运营,实现替代燃油比例70%左右。

  创新驱动 内生动力逐步显现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

  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使节能减排不断蓄积起强大的内生动力。

  创新,已成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内在驱动力。

  在制度创新上,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了包括法规、规划、标准和规范的多层次制度体系。交通运输部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和中长期的节能减排规划,发布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要点,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颁布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出台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等20项公路水路相关标准和规范。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中长期规划、“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 在管理创新上,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2011年,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设立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共对402个项目给予“以奖代补”,所形成的年节能量为15.8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料26.2万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9万吨,用7.5亿元的专项资金拉动了200亿元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投资。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2013年,绿色低碳区域性与主题性试点、第三方审核试点工作将全面铺开,逐步实现从支持零散项目向扶持规模化聚集性区域、主题性项目转变。

  在科技创新上,重大科技项目逐一攻关,并推广应用研究。开展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等部重大科研课题,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了云南昆龙高速公路运营节能科技示范工程等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发布了两批共40项重点推广在用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增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技术基础和保障能力。 发展绿色交通,构建生态文明,全行业正在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不懈努力。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公路网 编辑:yangchun2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7 16:09:49,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