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环保产业

|| 收藏本站

大气“国十条”引热议 新能源车企获扶持
发布时间:2013-09-18 09:44:49

    9月12日,备受关注的大气治理“国十条”正式发布。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推出评论、分析、预测,网络一片热烈。而本周山东“深井排污”辟谣、浙江“局长下河”两宗新闻事件也引发媒体更深的思考。此外,新能源车企将获政策扶持,也成为行业利好。

    1 “国十条”带来“最严”新政

    9月12日上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并明确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为防治空气污染制定的最严厉、最具综合性的计划,也被业内称为大气“国十条”。

    这项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多部委共同编制完成的行动计划,对2013年至2017年的PM2.5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和煤炭消费比重给出具体量化目标。

    9月12日上午人民网迅速推出评论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一届政府成立伊始,就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作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作出全面部署。“国十条”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发布实施,体现了中央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坚定决心。

    9月12日新华网也对“国十条”的出台进行了报道。文章认为,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好大气污染任务重、难度大,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必须坚持防治大气污染人人有责,在全社会树立“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9月12日的人民网股票频道提到,多家券商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是重大民生问题,“国十条”的出台,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还将有效提升环保板块配置价值,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不可忽视。华泰证券则认为,国家大气治理行动已经远超出环保行业范畴,而将成为推动经济升级,特别是推动多个重工业产业在内的工业转型的重要举措。

    本周,围绕“国十条”即将出台,各大媒体纷纷约请专家就新政所涉行业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网预计“国十条”公布之后,未来各年度治理进度会逐步明确。由于污染源总量基本固定,“国十条”带来的大气污染治理总需求已经较为明确,预计中央政府会继续与各地政府和央企签订新的减排目标责任书,明确2014~2017年间的大气污染治理任务。

    中国新闻周刊称PM2.5防控是今后五年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透露随着大气“国十条”的出台,预计未来5年将投资17000亿元用于改善当前大气污染状况。资金将主要投向空气污染严重和PM2.5水平高的地区。

    行动计划将全国分为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并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设定了不同的PM2.5控制目标。其中,京津冀地区目标最严,要求到2017年PM2.5浓度下降25%。

    中国新闻周刊进一步分析认为,根据大气防治“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将细颗粒物纳入考核指标,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而在行动计划中,该项指标被大幅度提高。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称,与大气防治“十二五”规划不同的是,行动计划对目前大气污染形势的判断要严峻得多。同时,前者注重的是针对空气污染要做什么,而后者更注重治理大气污染要做到什么。

    产业结构调整被视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治本之策。“国十条”特别针对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等提出了具体的淘汰产量目标。行动计划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21个重点行业有可能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

    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因素煤炭也提出了总量控制:计划到2017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降为65%,取而代之以清洁能源。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未来,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质量管理和达标管理等手段将结合运用,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则认为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或将成为撬动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并促进产业升级的利器,苛刻的环保政策落到实处,将造就健康的优胜劣汰法则。

    2 “挖地三尺”未见“地下排污”

    9月8日,山东省环保厅官方微博@山东环境发布《关于网传“高压泵深井排污”有关情况的通报》,公布25家接受群众举报并调查的企业,表示并未发现高压深井排污情况,针对调查企业存在的其他环境问题,环保部门做出了停产、罚款等处罚。

    9月10日的大众日报指出,从今年春节网络爆出“潍坊市许多企业通过高压泵深井排污并形成打井排污产业链”的传言后,山东省环保厅即派出调查组赴潍坊市进行暗访,同时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以地下水污染为重点的环保专项行动,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87万人(次),排查涉水企业5400多家(次)。同时,建立和公开了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平台,呼吁公众实名或匿名提供线索,并根据举报对疑似“高压泵深井排污”企业逐一进行了现场检查,一些舆论关注的热点企业还邀请媒体记者、民间环保志愿者和举报人全程参与。

    9月10日的新京报题为《治地下排污,别因“举报瑕疵”而废》的评论称,通报情况说明,虽然没发现“高压泵深井排污”,但根据公众举报而开展的环保执法,确实揪出了一些环保问题。涉及环境污染的网络举报,或许难以达到多高的精确度,但只要不是恶意,就值得重视。

    评论指出,公众参与对环保事业来说是关键而且必要的。即使公众的线索有粗陋、不精确之处,环保部门也要友善待之,不能因噎废食。只有环保部门与公众互动,重视坊间呼声,方能为环保工作打开新局面。

    9月1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报道《“高压泵深井排污”争议溯源》,文章指出,“最重要的,还是政府的日常工作要深入实处,多调研现实环境,同时予以信息公开,比如这段时间政府环保部门到底在干嘛,工作重点是什么,查证当中存在哪些问题等等。” 这样可以缓解公众与环保部门可能存在的一些误解。

    就“深井排污”产生言论交锋,并不是坏事。道理是越辩越明的,而不应是“一言堂”。有网友也表示,政务微博敢于表达,听取异议,正视质疑,并遵循议事规则,成为互动平台,这也不失为善治图景。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编辑:yangchun1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7-07 09:25:44,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