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绿色能源

|| 收藏本站

园博园高科技:如何用绿色能源掌控园博冷暖
发布时间:2013-06-13 12:51:24

城市在发展,绿色智能型城市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何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园博园,为探索智能城市如何解决能源紧张问题做着尝试,冷热电三联供、风光互补、地源热泵......园博园成为了绿色新能源技术的示范平台。

 

 

冷热电三联供 园博园里首次应用

 

 

在园博园3号门后,主展馆宛若一朵月季绽放。这个占地3.2公顷的建筑,是园博园的核心主建筑,展会期间主要用于展示国内外造园艺术以及园林绿化新技术。

每天9点园博园刚开放时,主展馆门前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而展馆内很快也出现了人挨人。在人们参观展览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主展馆背后的故事。作为三大标志性建筑的主展馆,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上,可谓先行先试。

主展馆围绕绿色照明、节能环保材料、冷热源系统,还有雨洪利用,为了实现园林零排放以及项目本身零排放的目标,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新能源、信息管理等7个方面进行工作。

看得见的,主展馆外有一块200多平米的显示屏,这是LED的显示器,应用了IP防护技术,是目前最高等级技术,散热性能好,不用配备风机了。看不见的,是主展馆采用的分布式能源站,就是天然气冷热电联供技术。主展馆通过天然气发电作为系统能源供给,充分利用夜间来发电供这个系统,白天用天然气,充分享受国家的“削峰填谷”政策。

据介绍,分布式能源的系统就是把这些余热通过一个系统收集起来,再供楼内冬天采暖、夏天制冷,通过这项技术,可以使能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这个系统代表环保节能低碳的方向。就主展馆现在这套系统,可以一年少用290万千瓦的电,产生的经济价值是一年省60万元的电费和其他费用,对应的也减少二氧化碳量排放,相当于少烧了2700多吨煤,种了5万多棵树。

 

“风光互补” 展会期间省电1.5万千瓦

 

 

这里的“风光”可不是风景,而是一种由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风光互补控制器、蓄电池与LED路灯光源等组成,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动力的新型节能系统。

主展馆使用了风光互补充电桩,它可以给电动汽车、电瓶车、电动自行车冲电。这种充电桩的好处是不用开沟埋线,不消耗常规电源,只要风力充足、有阳光就能就地安装。

保守估计,这个风光互补充电系统,在园博会期间至少能够发电1.5万千瓦,减少二氧化碳12000千克。记者了解到,园博园采用的风光互补充电系统,亮点是其经过特殊设计的风机和螺旋状叶片,三个叶片共同环绕在塔干的最顶端,这样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风动能迅速推动它的旋转,只要3.5米每秒的风速就能发电,而普通的垂直风机最低也要5米每秒的风速才能启动。

 

地源热泵:504个钻孔调节园博冷暖

 

 

走进园博园的服务区,凉意袭人。但在这里你找得到空调出风口,却找不到空调室外机。原来,在园博园里还有一项新技术,就是把地下的能力泵出来用于制冷和采暖,这就是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简单地说就是让水到地下转一圈,利用地下土壤的恒温和土壤进行冷热交换,把能量提上来。北京地区地下恒温是14摄氏度左右,夏天的制冷和冬季的采暖功效很高。

园博园里从南向北分布了5处地源热泵机房,有2.1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能量,涵盖主要服务区和永久建筑以及管理用房。这5处地源热泵机房互相独立自主控制,又通过园区光缆集中到一处进行监控,既方便管理,又能够节省管理费用,这在地源热泵系统项目中是一个创新设计。

在达到同等制冷、供暖效果的情况下,地源热泵每年比常规空调系统节省运行费用76万元。这是因为热泵系统在能量转化时,输入一份电,能从地下提出出3份热,比电锅炉加热要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比燃气锅炉节省一半以上能量,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40%至60%。

地源热泵在园博园的应用,其实最大的考验不是设计的复杂性,而是园区地质情况带来的钻孔难。为了完成地源热泵的建设,园博园内要钻孔504个。可是园博园位于永定河畔,又曾经是垃圾填埋场,所以地下35米以上是深浅不等的建筑垃圾,35米至42米是卵石层,42米以下是岩石层,光打孔就打了5个多月,这也是其他项目中没有遇到过的。

严格意义上说,地源热泵系统并不算是一项新技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在瑞士出现,后来在美国、欧洲都有推广,不过进入中国却有些姗姗来迟。而园博园里地源热泵的系统应用,则成为这项技术的展示平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项技术。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孙颖/文 刘平/摄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6-01 23:33:4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