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环保产业

|| 收藏本站

产业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
发布时间:2013-04-26 13:26:13

  如何处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广西西江经济带需要发展,也需要建设“西江千里绿廊”,那么如何处理这一关系?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广西区域经济研究的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河池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韦茂才。

  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记者:“十二五”期间,广西西江经济带各市将依托各自优势,把推动产业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转移东部产业,目前西江流域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韦茂才:首先从资源看,丰富的资源禀赋为广西西江经济带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基础。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丰富,如今已探明且有开采价值的有60多种,品种优、储量大、易于开采加工。丰富的矿产资源,奠定了目前广西西江经济带有色金属开采加工和冶炼、工程机械、化工、建材、水泥陶瓷等重型工业产业发展基础。

  同时,西江经济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面积9540万亩,占广西森林面积21059万亩的45%;粮食作物品种多种多样,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由于气候适宜蔬菜品种也居全国之首,饲养禽畜品种多样化。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奠定了广西西江经济带现有的林化林产、糖业、食品药品加工、橡胶、轻纺等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热潮高涨,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已在进行中,沿江中心城市形成了汽车、机械、冶金、建材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布局。

  记者: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西江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韦茂才:为了在未来区域竞争中提高竞争力,西江流域要合理开发资源,走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这才是西江经济带发展的长久之计。西江经济带各市未来产业重点多为重工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因为这些产业大多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这就需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企业选址、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协调工作,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实现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生态文明与产业良性循环路径

  记者: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改变原有发展模式,构筑新的发展路径,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的广西西江经济带。

  韦茂才:我认为,构筑生态文明与产业良性循环的路径,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开发生态化。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资源储备,经济发展的速度往往受资源配置的影响。西江经济带人口多,资源相对少,部分矿产资源相对丰富,除此之外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储备严重短缺。土地资源也不丰富,山多水多土地少,耕地更少。水利资源貌似极其丰富,但受时空分配、地质条件、季风气候、地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分布呈不均匀状态,因此,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显著。所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做到资源开发生态化,合理利用有限的西江经济带资源。

  ——引进企业生态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政府在引进企业时要严格审查,重点打造生态产业带,发展循环无污染经济中,对进驻西江经济带的产业要把好关,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为了追求政绩,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牺牲生态环境。在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要发展循环产业链,科学规划避免产业重复,最大限度降低运转成本。

  ——产业集群生态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采用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既多次利用资源,又防止污染环境。从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来看,产业集聚正在形成,生态园区也在紧张的筹建中,尚未形成产业集群的生态化,西江经济带大部分工业园区仍在延续“资源-成品-废弃物”的单向生产方式。因此,西江经济带应该以自己的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其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结合本身经济和区域特征,调整产业布局,建立生态产业集群,在闭合工业园区达到资源最佳配置。产业集群生态化是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也是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协调共荣的必经之路。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记者:还有哪些方面其需要注意?

  韦茂才:还要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转变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错误思想,增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教育。发挥政府督导作用保障生态文明。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接受产业转移,权衡利弊,绝不能急功近利、饥不择食。

  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约束力引向生态文明,包括道德观念、伦理、风俗、民俗等约束力。要通过环境伦理教育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公众认识生态环境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西江经济带各级政府,也应该把普及全民生态伦理意识、环境道德观念,作为重点问题来抓,让每一个公民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问题,从自己内心出发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公民不容推辞的道德责任,从而做到自觉规范对待生态环境的日常行为。把生态保护转化成一种束缚人类行为的道德底线。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7-04 15:16:59,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