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生态保护 植物保护

|| 收藏本站

受人类干扰严重 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2013-02-28 13:24:26

  左上 昆明植物园13米高的华盖木 右上 华盖木花 右中 野外仅发现有8株的西畴青冈的果实 左下 毛果木莲花 右下野外仅发现有5株的漾濞槭

  一旦这些美丽的物种在地球上永久消失,人类的损失不仅是目前已知的可用资源,更重要的是其蕴藏的潜在价值,还有天地万物间息息相关的智慧

  在云南的昆明植物园,有一株13米高的华盖木。这种原本应该生长在海拔1300至1500米山坡上的古老树种,目前仅存37株大树。由于濒临灭绝,科研人员选择性地将其迁地保护,而落户昆明植物园的这一株,已27年尚未开花,何时能开花还是一个“谜”。

  “像华盖木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多为我国特有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文化和经济利用价值。”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孙卫邦研究员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科学拯救保护,是实现对我国重要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

  概念解析

  极小种群意味着随时濒临灭绝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简称:PSESP)有4个最显著的特点,分别为种群数量少、生境狭窄、受人类干扰严重和随时面临灭绝危险。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致危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生境破坏是对物种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乃至走向灭绝的重要原因。我国天然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使部分野生植物生境丧失或生境片段化,造成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生存难以为继。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也是一重要原因。

  据国家林业局2010年资料显示,由于喜树的各个部位都含有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喜树碱,对白血症、胃癌等多种癌症和艾滋病等具有很好的疗效,导致其资源由于过度利用破坏严重,野生数量已经不足100株。此外,紫檀、朝鲜崖柏等野生植物就是因为其独特的药用、观赏或材用价值导致被过度利用,进而导致其种群逐渐衰退,陷入濒危。也有部分植物物种由于生存能力脆弱逐渐被淘汰,种群规模逐渐缩小或濒临灭绝,如百山祖冷杉以及华盖木等木兰科植物。

  最新进展

  我国相关研究引起国际关注

  日前,保护生物学领域主流杂志《生物多样性及保护》(《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团队撰写的论文《中国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现状》(Conserving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PSESP) in China)。该文系统总结了“极小种群植物”概念的提出、全国范围内的推动过程、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拯救保护工作进展和近期开展的保护行动等。

  据介绍,孙卫邦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从2004年开始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研究与保护实践。孙卫邦研究员指出,因为极小种群植物是我们首次在国际保护生物学领域提出,可以说在我们的文章发表之前,国际上没有关注或认可。尽管有些与极小种群植物类似的保护行动在新加坡和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展开。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国际保护生物学领域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一概念的重视,展现了我国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方面的成就。

  研究价值

  有助于探讨生物演化过程

  数据显示,目前约25000种植物被人类利用,其中被栽培的种类约150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80%的中成药和大部分保健品原料来自野生植物。全世界大约有30亿人口使用的医药产品来源于野生植物。

  孙卫邦指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许多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资源植物,包括药用、食用、保健、材用、工业原料、观赏和旅游等。例如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胡黄连;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蒜头果;具有较高材用价值的紫檀;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木兰科植物等。

  此外,有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生物演化历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探讨生物演化的过程。专家介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孑遗(孑遗指过去分布比较广泛,而现在仅存在于某些局限地区的古老动植物种)植物,也是著名“活化石”植物,对研究我国植物区系的古老性质,古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有重要科学意义。

  每一个物种都可能是一座绿色金矿

  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曾指出“一个物种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

  虽然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价值目前尚不清楚,但在将来会被进一步挖掘,并能被创新利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孙卫邦表示,野生动植物保存着丰富的遗传基因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高新生物技术的日益发展,野生动植物蕴藏的基因资源,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

  他特别指出,每一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都可以说是一座潜在的绿色金矿,而目前却正在逐步消失,急需切实保护极小种群物种这一宝贵财富,以增加国家物质资源的储备存量和选择空间,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状问题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亟待抢救性保护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一方面具有经济、科学、生存方面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具有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狭窄和濒临灭绝等特点。专家指出,如果不及时开展其抢救性保护,很可能在人们尚未了解其生物特性及基因价值前就灭绝了。

  “一旦这些美丽的物种在地球上永久消失,人类的损失不仅是目前已知的可用资源,更重要的是其蕴藏的潜在价值,还有天地万物间息息相关的智慧。”孙卫邦表示,切实保护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一宝贵财富,增加物质资源的储备存量和选择空间,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研究周期长,公众认知不够

  “可以说研究和保护一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一项周期很长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木本类的极小种群植物,从采种育苗至开花结实少则3—5年,多者几十年。”孙卫邦表示。本文开篇提到的、在昆明植物园栽培进行迁地保护的华盖木27年未开花正是例证。

  极小种野生植物是在自然生境中面临高灭绝风险的植物类群,要对这些植物类群进行拯救保护,必须要对它们形成过程和高风险灭绝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保护措施,即:就地保护(in-situ)、近地保护(near-situ)(是针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特点而新提出来的)、迁地保护(ex-situ)与回归自然(re-inrtoduction) 等的保护实践与试验示范工作。孙卫邦指出,多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尚未有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此外,专家指出,极小种群植物是一个新的概念,对普通民众来说。还是相对陌生,因而宣传教育的开展迫在眉睫。“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是一个全民性保护行动,必须民众了解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一些基本知识,但做到这一点仍需一段时间。”孙卫邦表示。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3 09:28:29,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