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生态保护 植物保护

|| 收藏本站

让艾比湖听到昔日重来的旋律
发布时间:2012-11-20 15:05:4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大盐水湖——艾比湖部分区域荒漠化有逐年加剧趋势。张健摄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杨涛利 

“怎么看不见湖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至阿拉山口方向的公路边上,看着眼前白茫茫的艾比湖湖底,几位刚下车的外地游客发出这样的疑问。 

初来此地的游客哪里知道,由于长期干旱,水量得不到充足补给,建国初期湖面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的新疆第一大盐水湖——艾比湖,如今湖面已经极度萎缩。水域面积只有500多平方公里,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大面积裸露的湖底在风吹日晒作用下,已经成为北疆地区沙尘暴新的策源地。 

□艾比湖逐渐萎缩 

■碧波荡漾成追忆 

艾比湖,蒙古语意为“向阳之湖”,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端,西临中国西部第一大风口阿拉山口,东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连。它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新疆及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由于过去一度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加上人类活动日益增多,特别是开垦造田、引水漫灌,不仅使有限的水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和破坏,也致使艾比湖出现湖面极度萎缩、周边湿地面积锐减等现象。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翔告诉记者,近10年来艾比湖区域几乎连年干旱。特别是2011年这一区域持续干旱导致艾比湖水域面积极度萎缩,去年9月湖面已不足400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丰水期的1/3。一度湖体最深处不足两米,总水量减至6亿立方米左右,不及正常年份的蒸发量。艾比湖水域面积的大幅度缩减,破坏了局部地区降水循环,导致北疆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风沙天气增多、干旱程度加重。 

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湖面萎缩,目前艾比湖周边已经形成1500平方公里荒漠带,并以每年39.8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干涸的湖底在太阳的曝晒下,盐分大量聚积,形成不足0.02微米的细小颗粒。据测算,由于盐尘颗粒细小,起尘量在同等风速下是沙尘的16.7倍,每年在艾比湖流域刮起的含盐粉尘多达480万吨以上。而艾比湖又地处阿拉山口主风道上,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数有162天。在阿拉山口的大风作用下,盐尘颗粒可以被气流携带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博州、奎屯、石河子、乌鲁木齐以及更远的西北、华北地区,对这些地区的大气环境以及植被、农作物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 

以博州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艾比湖萎缩造成的风沙天气由上世纪60年代的每年13天,增加到现在的110多天,严重危害博州的经济建设。由于沙埋路面,已迫使312国道精河段3次改道。盐尘还极大地加速了博州周边3处冰川的消融。 

同时,由于浮尘天气增加,浮尘中的颗粒钠盐含量升高,给当地及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发新说:“这里的生物资源已成为我国内陆干旱区一座独特的生物基因宝库,又是新疆西北部重要的鸟类迁徙地、繁殖地、越冬地,对开展相关学科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然而,每当大风掠过,昏黄一片。几年前一次大风天气中死伤的鸟类就达上万只。艾比湖萎缩带来的湿地退化、恶劣天气对鸟类栖息生存危害很大。” 

高翔说,过去的艾比湖碧波荡漾、湿地葱郁,如今景象令人触目惊心。进一步加强艾比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急需引起高度重视。 

□生态型缺水严重 

■实施跨流域调水 

如果把艾比湖当做一个病人,医生的诊断就是“严重脱水”。 

艾比湖湖面萎缩主要是由于生态型缺水造成的。究其原因:第一,由于过度垦荒和乱砍滥伐,多条补给河流下游河道出现断流的状况。第二,气候变化、区域性降水减少,导致水资源损耗超过补给水量。第三,地理位置和特殊形态结构也是导致湖水严重蒸发流失的重要因素。第四,受人为活动因素影响。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加上保护管理能力薄弱,艾比湖流域曾存在大量开垦围垦和随意侵占湿地等现象。 

针对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前面临的问题,黄发新指出,除了水源减少这一威胁性因素外,保护区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科研和宣教力量薄弱等因素也是限制保护区发展的诸多因素。 

在艾比湖湿地鸟岛管护站,管护员徐伟告诉记者,2005年这里还是一片盐碱滩,现在芦苇长得已经很茂密了,而且湿地里的鸟类明显比以前多了。最近鸟类专家在这里还发现了绿嘴鸭、鹈鹕等珍稀鸟类。 

据介绍,目前艾比湖湿地保护区周边已经建起20个管护站(),每个管护站都配有4名管护员,负责开展艾比湖周边的巡护工作。但由于艾比湖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管护站人员的招聘工作比较困难。 

徐伟说:“管护员的工作既简单又麻烦。除了每天要盯着所有湿地的进出口,不让牧民、当地居民及旅游爱好者进入。同时,还要留意芦苇、绿地的变化以及火灾情况,并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高翔说,艾比湖平均水深仅1.4,对入湖水量十分敏感。每增减1亿立方米入湖水量,湖面即增缩80平方公里。今年,由于全疆普遍性干旱,一度有所扩大的艾比湖湖面又出现萎缩现象,湖底裸露区仍在扩大,沙尘暴天气又有所抬头。 

为维持艾比湖现有湖水水面,博州近年来每年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竭尽全力保证每年6亿立方米入湖补给水量。但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博州水资源将日益紧缺。而当前博州有限的水资源远远无法满足艾比湖每年的补给量。目前的局面对博州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相处形成了巨大压力。 

有关生态专家指出,艾比湖生态恶化速度大于治理改善速度,艾比湖流域的保护工作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协同作战。就目前现状而言,要解决湖面萎缩的现实问题,实施跨流域调水补给艾比湖是根本措施。只有通过跨流域调水,增加艾比湖入湖水量,扩大湖面,提高湖滨地下水位,维系和发展现有湖滨植被,才能有效改善艾比湖目前的生态环境,使艾比湖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保护艾比湖湿地 

在艾比湖边上,有一片1.5万亩人工湿地恢复区,生长着茂密的芦苇。黄发新说,这里曾经是大片消失的艾比湖湿地,如今正在恢复生机,连片芦苇已成为鸟类迁徙时中途补给和繁殖的乐土。 

据了解,近年来,博州围绕“节水、保湖、育林、固沙”的方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湿地荒漠生态治理、高效节水生态农业、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工程。在限制砍伐、狩猎的同时,取缔了艾比湖湿地深处的3家砖窑厂。 

早在2004年,新疆启动了艾比湖流域人工增水工程,在艾比湖流域的主要河流博尔塔拉河上游聚水区建立山区人工增水作业区。从2006年起,艾比湖湿地保护区管理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3家单位参与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工恢复湿地工程。通过围堰聚水养殖大闸蟹等水产品,借助人工育苇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高翔说,这种人工恢复湿地的方法是艾比湖湿地保护区的首创,也获得了环保专家的认可。 

20074月,艾比湖湿地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后,国家每年拨付654万元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用于保护区管护工作。近年来,管理局先后投入湿地保护项目建设资金近2000余万元用于管护站点建设、科研宣教大楼建设、巡护道路修建及组织实施湿地恢复工程。有效改善了现有公益林、沙生灌丛地林分结构,提高了林地植被覆盖率,逐步遏制了裸地随风扬尘的现状。 

艾比湖管理局还积极申报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历时3年于2010年成功申报为期4年的“中国艾比湖区域可持续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这一项目设计总费用为1218万美元,其中全球环境基金赠款298万美元。项目实施后,将有效防止艾比湖湖面进一步萎缩,对保护艾比湖湿地及周边生物多样性有着积极意义。博州政府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今后4年将进行有效的水资源优化利用和土地可持续管理,保护和恢复水源地天然林地,节约农业用水,实现稳定艾比湖湿地面积、改善生物多样性环境的目标。 

为传播湿地环境知识,提高当地群众环境意识和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厅联合艾比湖湿地管理局开展了新疆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艾比湖湿地管理局与博州中小学签署了科普共建协议,在保护区内开展观鸟、湿地保护等科学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艾比湖湿地管理局目前正着手筹建艾比湖湿地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建成后,将免费向中小学师生、市民群众开放,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今年101日起在新疆范围内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也将为包括艾比湖在内的新疆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依据,让一度锐减的艾比湖湿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高翔说,尽管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也起到一定作用,2003年艾比湖湖面曾一度恢复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但这主要得益于暂时的丰水年。而目前湖面仅维持在500~600平方公里,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保护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网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0 22:10:20,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