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媒体快报

|| 收藏本站

【绿色之旅】废旧电池大王的一路坎坷
发布时间:2010-08-18 10:29:41
    两纵一横,三排平房,房子之间种着蔬菜,锈迹斑斑的大门用木桩顶着。这就是王自新位于北京大兴的废旧电池仓库。

    “这个仓库放了100多吨干电池,主要是做实验用的。”王自新指了指外面他那套获得国家专利的干电池真空热处理设备。设备比仓库还高,没有地方存放,已经风吹日晒五六年了,绿色的油漆斑驳脱落,电箱上的塑料包装已经老化成条状,随风飘摇,唯有设备顶端红色的“先锋号”三个字还是那么醒目。

    “我打算最近把它卖掉。”王自新的语气有些无奈,“这套设备从研制到投入实验,共花了8万元,按废铁卖也能有1万多元吧!但最好还是能够拍卖掉,毕竟这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干电池真空热处理设备。”

    数次打击

    上世纪80年代,王自新靠做建材生意积累了第一笔财富。1999年,一本杂志上“全国废旧干电池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这句话,引起了王自新的重视。他记得1996、1997年曾经有过大规模的废旧电池回收宣传,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就联合了几个亲戚决定投资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

    “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可以污染1平方米土地。”真正去研究干电池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后,他更加感觉到回收处理的重要性。

    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国内年消费电池98亿只,折合20多万吨。他算过一笔账,因为电池不回收处理,我国每年仅锌一项就有4万多吨被白白浪费。

    经过半年调研,他发现,“废旧电池处理要走产业化道路,建立从宣传、回收、处理到产业政策支持等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王自新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2000年,他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计划在河北易县建一个年处理量为3000吨的电池处理厂,但处理设备的废水排放问题难以解决,这有可能危害到当地的河流。所以厂房建成后,还没有处理一节废电池的“全国第一家废电池处理厂”就宣布关门了。

    其实,即便没有水污染问题,回收体系的不足,也可能导致处理厂“无米下锅”。该厂一年要“吃掉”3000吨废电池,可据说最近3年在北京也就回收了几十吨。而这些都是建厂之前就应该考虑的问题。

    200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电池制造企业逐步降低电池汞含量,到2005年1月1日,所生产的电池必须达到无汞标准。政策不再鼓励废旧一次性干电池的回收,原因是在外壳保护和环境稀释作用下,无汞低汞干电池不会发生太大污染,而如果将大量废电池集中起来处置,则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更加严重的污染。

    王自新的事业再次受到打击,而他也一天天明白,想在环保事业中把握商机,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技术的可行性、产业化的可能性都需要事先考虑周全。

    尝试“自造血”

    不过,数次打击并没让王自新选择放弃,他回过头去总结自己创业伊始的教训,认识到原来的“湿法电解”技术存在二次污染是失败的关键因素。

    于是,他潜心钻研,自主开发了干电池真空热处理设备。这套设备成本低,无污染,但是因为利润很低,迟迟不能找到投资方,而他的积蓄早已在这些年的投资和研发中所剩无几。

    寻求“自造血”的途径成了王自新的新方向。

    今年4月份起,他和北京塞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垃圾分类“零废弃”行动。“我们的志愿者教居民分类整理废旧牛奶袋、包装纸和塑料制品,十天左右去回收一次,可以积分,然后参加小区附近超市的优惠活动。回收的这些垃圾,用来制作垃圾桶、桌椅板凳甚至盲道用砖。”

    王自新介绍这个活动时兴致勃勃,他希望由此筹集到建设废旧电池处理厂的资金。

    “全国的废旧电池有专门的渠道回收,有专业的工厂进行处理,对环境无害,这个工厂能长期运转下去,这就是我追求的目标。”他说这些话时依然执着、自信。

    社会企业家

    “废旧电池大王”、“环保狂人”、“堂吉诃德”……外界给他很多醒目的称谓,而已届不惑的王自新在名片上印了“社会企业家”几个字给自己定位。

    至于为何称自己为“社会企业家”,他说是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研究社会问题,要让企业参与进来提出解决方案。”

    他以废旧电池为例说,只是依靠志愿者的话,只回收不处理,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每年租金接近4万元,已经租了3年,前几年有个公益组织捐给我们17万元,大部分都用来租仓库了。”

    不过,“自造血”的方案看起来很美,但似乎还不是足够现实的资金解决方案。而且,即便建起了厂子,如何维持运转还是个难题。

    有专家称,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种废旧干电池的回收工艺能够投入产业化并坚持生产,其中有一重要原因就是资源化率低。如许多研究工作小试中锌的回收率一般为70%~80%,锰的回收率80%~90%,如果扩大到工业化生产回收率可能将更低。按这样的回收率工厂无法获益。

    在王自新的仓库里挂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让我们共同为废旧电池安个家”。“我人生奋斗的重点就是处理废旧电池。从让公众参与开始,能不能影响到政策不用考虑,那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王自新说。

    相关背景:

    废干电池处理“三化”

    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介绍,到2006年,我国销售的电池已达到无汞水平,即汞含量低于电池重量的0.0001%。国家不鼓励收集已达到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弃一次性电池,而镉镍电池、铅酸电池等则是收集的重点。

    对于废干电池再生利用技术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消除它对环境的污染,即“无害化”。有害物质特别是主要污染物汞的回收率是衡量废干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次是“资源化”。干电池使用完后,电池的部分锌、锰粉在化学反应中变成氯化锌、三氧化二锰等物质,但它们仍存在于废干电池中,是宝贵的金属资源。

    如果一项“三废”处理技术仅仅能够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而不能实现产业化,那么这一技术就不能算成功。目前国内大部分废干电池再生利用技术工艺复杂,前期投资大,运转费用高,因此难以实现产业化。

    从长远看,废干电池回收利用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进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产品档次,从而使废干电池处理厂家有利可图。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3 21:08:28,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