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生态保护 动物保护

|| 收藏本站

野生麋鹿,灭绝后的复活
发布时间:2010-08-03 10:07:07
    



    麋鹿,长相奇特,因“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又俗称为“四不像”,属于珍稀野生动物,在3000多年以前曾经广泛栖息在我国华北、华南广大区域及东北的部分区域。然而商周以后,由于人们大肆猎取,野生的麋鹿越来越少。据史料记载,在19世纪下半叶曾经有野生麋鹿在江苏省泰州市出现,此后再也没有野生麋鹿的消息。

    野生麋鹿种群在中国大地灭绝以后,其物种的延续主要靠人工豢养。19世纪末,北京南郊南海子皇家猎苑豢养的麋鹿,成了这一物种在地球上最后的幸存者。可命运多舛,1900年,在北京皇家猎苑人工驯养的麋鹿被入侵的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留下的“幸运儿”也都流散到了欧洲。至此,麋鹿在中国绝迹。

    虽然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英国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家或者国际组织通过赠送等形式给中国运来了32头麋鹿,但是除了1985年英国赠送的22头麋鹿有20头豢养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以外,其他12头都豢养的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动物园中。

    1986年从英国空运39头麋鹿至黄海边的大丰滩涂地带以后,我国麋鹿在自然条件下的恢复繁衍才真正开始。时隔25年后的7月20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对外公布,当初“荣归故里”的39头麋鹿已经扩大到了1618头,其中,野生麋鹿的基础群已经达到156头,这意味着,100多年以后,麋鹿又在中国的野生环境中复活了。

    实施麋鹿拯救工程

    “这种复活具有双重意义,它对麋鹿这个物种今后的延续具有很大的启示。”中国鹿类专家组专家、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丁玉华表示,在1986年,这39只麋鹿回归中国时,当时全世界的麋鹿总数只有1700多头,虽然此前几十年的时间内,麋鹿在海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发展,但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大部分都豢养在动物园中,其繁衍的速度却很缓慢。

    “动物园中豢养麋鹿并不能很好地延续这个物种,拿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来说,它以前是皇家鹿苑,但这种人工驯养的方式下,麋鹿无法完全恢复它们的野性,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其种群和数量很难得到大规模扩展,而只有在麋鹿的原生地恢复并扩大种群,才能做到从真正意义上挽救这个物种。”丁玉华说。

    据研究,在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形成的浅海滩,即滩涂湿地,是麋鹿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于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原国家林业部的共同主持下,一些中外野生动物专家开始在国内多方考察和选址,最后他们发现在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有一片近似原始生态的滩涂湿地,这里草木丛生,港汊纵横,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芦苇荡,并且生长着多种麋鹿爱吃的植物群落,十分有利于它们在这儿安家落户。最后,专家们给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在大丰建立世界上第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实施麋鹿拯救工程。

    已经繁衍到第三代

    丁玉华对记者表示,1998年11月5日,他们在自然保护区内首次实施8头麋鹿的野生放归实验。而后经过4年的跟踪观察和监测,这些野放的麋鹿渐渐恢复了野性,并且对植物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另外连续3年的时间里,野放的麋鹿在完全自然状态下的产仔也都全部成活,这为恢复野生麋鹿种群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999年3月15日,放归的一头母鹿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生了一头小鹿,这个在生物学界被命名为‘子一代’的麋鹿结束了世界上无野生麋鹿的历史。这头野外出生的小鹿在2003年又产下了一头二代小鹿,这说明第一次麋鹿的野放实验获得了成功。”丁玉华说。

    之后,在2002年7月、2003年10月和2006年10月,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又分别将6头、18头和21头麋鹿再次放归大自然,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丁玉华说,近些年保护区野生麋鹿的繁衍速度正在以平均每年递增13.2%的幅度上升,并且逐步形成了“四世同堂”的局面,慢慢摆脱了野外生存的危险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志刚曾经于1998年和2002年两次参加大丰自然保护区的麋鹿野放实验,他表示,一般人工豢养的动物只要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繁殖两代以上,并形成一定的种群规模,能够自主繁衍和发展,就证明其野放获得了成功。现在大丰自然保护区的麋鹿在野外已经繁衍到了第三代。因此,他们的麋鹿野放实验是比较成功的。

    野化程度最高的种群

    目前,国内已经进行麋鹿野放的并非只有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我国麋鹿保护的另外一个重要基地——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98年长江大洪水时,保护区内放养状态的麋鹿冲散后流浪到东洞庭湖一带,此后10多年间,麋鹿在东洞庭湖安营扎寨,已形成全国自然状态下、野化程度最高的麋鹿种群。

    “这些麋鹿不像大丰的麋鹿,其生活生存环境还需要研究人员帮助进行选择,它们完全在自然状态下迁徙和繁殖,已经彻底野化了。只是由于无法跟踪调查,目前对其种群数量并不是很清楚。”该工作人员说。针对这个缺憾,2008年9月,河北省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合作,将10头麋鹿引入到麋鹿历史原生地木兰围场开展“麋鹿迁地保护实验项目”。今年6月26日,木兰围场开始进行将6头麋鹿放归自然的实验,为了跟踪这些麋鹿,以便进行后继的观察和研究,它们的身上还首次佩戴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手机传输跟踪系统”,方便研究人员随时予以掌握最新动态。

    蒋志刚对记者表示,以后随着麋鹿在中国野放范围的逐步扩大,其野生种群也会变得越来越庞大,这将为麋鹿这一物种在中国野生环境中的长期存活繁衍带来希望的曙光。

    丁玉华说:“麋鹿是吉祥、驱邪的象征,它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因此这个物种对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今麋鹿野放的成功是它们在大自然中繁衍和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22 11:18:0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