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媒体快报

|| 收藏本站

生态文明建设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发布时间:2010-07-31 09:44:15
    编者按

    山西省环保厅厅长刘向东一行不久前对芮城县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还极大地激发了县域经济活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山西的生态省建设提供了借鉴。本版今日特刊发他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以飨读者。

    山西省作为环境保护部确定的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以来,如何开展生态省建设一直是各级各部门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省环保厅通过在全省开展生态文明县、乡镇、村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不久前,笔者带领山西省环保厅相关人员对芮城县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还极大地激发了县域经济活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全省生态省建设提供了借鉴。

    一、主要成效

    芮城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晋秦豫3省交界处。全县辖7镇3乡173个建制村,39万人口,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万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06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坚持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生态,实现了发展与生态互补双赢,使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2007年,山西省政府发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考核评价结果,芮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分别前移15位和13位。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两项指标增速均位居运城市第一。特别是2009年,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芮城县域经济“我自岿然不动”,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在10%以上。全县生产总值42.3亿元,增长10.9%;财政总收入3.34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505元,增长13.7%。与此同时,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项约束性指标显著下降,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年年超额完成,综合污染指数逐年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二、基本做法

    (一)强化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1.工作思路由“强调快”向“又好又快”转变

    单纯追求GDP,一味强调快,欲速则不达,这是芮城县多年发展实践的一条宝贵经验。2007年初,芮城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省率先提出了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的战略决策。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芮城县生态文明县建设规划》,分别确定了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0年)目标。“规划”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既注重发展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既注重当前,更注重长远,真正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机统一。

    2.工作方式由“独角戏”向“集体舞”转变

    芮城县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氛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变政府“单打独斗”为全民广泛参与。一是在全省首家将每年的3月29日确定为“生态日”。在“生态日”活动中,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全县干部群众一起积极参与志愿行动,共同保护生态;二是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大普及活动。在报纸、电视上开辟专题、专栏,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谈认识、谈思路,发表各类生态创建文章60余篇,播出专题访谈45期;三是紧密结合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全民绿色消费行动、全民环境教育行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县、乡(镇)、村、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及家(户)等创建活动,让全民在教育中行动,在行动中受教育。通过全民教育、全民参与,让生态文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3.工作机制由“散乱杂”向“细明严”转变

    为了使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这项庞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扎实有序深入推进,芮城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在“细、明、严”上狠下功夫。一是分工细。成立了县乡两级创建工作领导组,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牵头,以交通、经信、农业、住建、林业、旅游6个职能局为骨干,以水利、农业开发办等30家单位和10个乡镇为主力,建立健全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创建工作机制。二是责任明。实行了创建工作包联责任制,将创建任务分阶段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三是考核严。建立了4套班子、10个乡镇、所有企业、县直单位、各级干部五位一体的综合考评机制,针对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组成专门考核组,一季一督察,半年一评比,全年一总评,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实绩评价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者实行“一票否决”,形成了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工作导向。

    (二)建设生态文明骨干工程

    芮城县以生态林业、生态城建、生态交通为切入点,狠抓生态文明骨干工程建设,努力打造青山绿水、适宜人居的和谐家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实惠,进一步增强了搞好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1.发展生态林业,构筑绿色屏障

    芮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化先行的原则,深化造绿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富的理念,以通道绿化、三荒绿化、景区绿化、村镇绿化为重点,构筑绿色长廊、绿色景观、绿色产业、绿色家园,全力打造“中条群峰层林尽染,黄河岸畔绿树成荫”的生态新芮城。3年来,累计完成通道绿化工程650公里,交通沿线造林工程8600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3.16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7000亩,环城林带工程2000亩。经过3年努力,全县林木覆盖率由2006年的29.06%提高到了2009年的37.02%,增加了7.96%,年均递增两个百分点。2009年,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全年二级以上天数336天(一级224天),超额76天。

    2.创建园林村镇,营造宜居环境

    芮城县重点抓了“一城两镇”建设,即着力把县城建成历史文化名城,使其真正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着力把风陵渡镇建成全县的工业重镇、税收大区,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带动和支撑;着力把陌南镇建成全县的旅游大镇,打造圣天湖黄金旅游线路。“一城两镇”建设,为芮城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搭建了吸纳社会劳动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几年来,用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达2.39亿元,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等一批事关生态文明和民生改善的基础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以人民花园和东花园绿化、环城绿化为重点,以村镇、通道、街道、景区、厂区、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完成绿化总面积236.8万平方米,村庄绿化54个,创建园林单位65个,全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6%,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初步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城在树中、人在景中的效果。目前,全县已建成7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生态文明村,1所省级绿色学校,5所市级绿色学校,159个县级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企业和生态文明单位。2007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

    (三)发展生态文明新型产业

    芮城县把大力发展兴县产业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共赢,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芮城县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自主研发,积极推广高新技术,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资源依赖度低的绿色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77家,规模以上企业35家,其中5家企业被评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15个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准入门槛,关停落后产能。芮城县坚决不以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对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即使投资金额再大,也坚决予以拒绝。几年来,先后婉言谢绝了投资1亿元、年产3万吨的磷精粉深加工项目,投资两亿元的3万吨金属镁生产项目。同时,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2007年以来,先后共关停水泥、造纸等“两高”企业15家。

    改造传统产业,抓好节能减排。狠抓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大唐电厂采用脱硫等先进技术,发电能耗仅339克/度,油耗0.0399克/度,水耗0.370克/度,每年可以节约标煤9.5万吨、柴油约1000吨,节水61万吨,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宏光医药包装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步法水煤气医用玻管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年可为企业节煤、节电33%左右,年节约费用400万元。2006年~2009年,全县工业增加值由5亿元增长到11.3亿元,而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996吨减少到2235.8吨,COD排放量由2992吨减少到2097.5吨。

    提高创新能力,培育高科技产业。重点围绕优势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培育壮大高科技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亚宝药业集团在北京建立由100人组成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现代中药和新型化学药品研发,已成为山西省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并跻身全国中成药企业50强。洞宾酒业有限公司制定了强强联合、技术提升、专业营销、重点突破的振兴措施,与国家白酒权威研发机构——四川酿酒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确保产品品质上乘,在四川宜宾建设优质白酒生产基地,确保货源供应,着力培育壮大酒业这一绿色工业。蓝星化工集团研制的PPO、PPE粉,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个能生产此种产品的国家。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芮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致力于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大县转变。

    优化农业布局,提升产业化水平。依托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着力做大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了3条产业经济带、三大观光农业循环圈、四大特色农业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集中发展沿山以花椒、红枣为主的干果经济带,沿风平线以苹果、韩国梨为主的水果产业经济林带和沿滩以芦笋、大棚菜为主的高效作物经济带;建成风陵渡花椒、阳城红枣和南卫、东垆高效农业示范区三大经济观光循环圈;做强苹果、花椒、红枣、芦笋四大特色产业;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全县建成九大类11家产值达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提高产品品质,发展有机农业。立足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引进和

[1] [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3-29 09:26:11,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