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将结束但余威尚在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厄尔尼诺将结束但余威尚在

  你知道有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叫厄尔尼诺吗?它会带来暴雨、冰雹、干旱等异常天气。从2014年9月开始,这个“小男孩”再次跑出来“玩耍”了20个月,搅动了全球的气候,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好消息是,专家根据最新大气海洋监测结果,认为这场超强厄尔尼诺已明显减弱,并预测将于本月底结束。

  但由于厄尔尼诺影响多具有延迟性,其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仍将持续。同时,专家表示,通常极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转向拉尼娜现象几率较大,今夏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小女孩”控制状态。对我国而言,最大影响是长江流域可能易发生洪涝灾害。

  小档案

  姓名:厄尔尼诺(别名:圣婴,绰号:小男孩)

  母亲: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拉马德雷

  妹妹:拉尼娜(对气候影响较温和)

  诞生地:赤道中-东太平洋

  由来: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影响大气环流

  性质:一种海洋现象引发的气候事件

  影响:全球一半以上地区

  认定标准: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5℃以上,并持续6个月以上时,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1951年以来,全球先后出现14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3次达到了超强级别,均出现了极端干旱或洪涝灾害。

  1982/1983年,持续了16个月,对世界影响深远。

  1997/1998年,持续了13个月,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出现洪涝灾害及严重干旱。

  2014年9月开始发展持续至今,长达20个月,去年11月时达到峰值,其生命史时长、累计强度、峰值强度均创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热带大气对超强厄尔尼诺的响应表现得没有前两次那样显著。

  搅动全球气候 极端天气频现

  厄尔尼诺源头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却搅动着全球气候,使极端天气在全球各地出现,呈现出“水火两重天”的现象。厄尔尼诺助推了全球创纪录的高温。大部分陆地表面的气温都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其中巴西东部、非洲东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东南亚许多地区的气温都创新高。

  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经历了20年来最严重旱灾,导致森林和农田大火频发;印度受到了罕见高温袭扰;澳大利亚夏季遭受高温,引发森林大火;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出现了严重干旱,导致非洲多国粮食严重减产;巴西等地出现了持续性的干旱;美国西海岸遭遇高温和严重干旱;泰国、越南南部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

  同时,印度半岛等地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拉美多地出现暴雨洪涝;强风暴袭击美国东南沿海引发洪涝;南美州中部遭遇数十年来最强降雨;巴基斯坦遭遇大规模暴雨侵袭;日本、韩国冬季遭遇暴雪等极端天气。

  受干旱等影响导致粮食减产

  在厄尔尼诺年份,全球的大气环流异常,会对农业、渔业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由于厄尔尼诺对低纬度地区影响更大,特别是大陆的东岸地区,如东南亚、非洲东部、南美东部等地,会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以1982/1983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为例,当时导致全球玉米和大豆分别减产18%和8%。

  由于受到极端气候状况的影响,预期全球范围将面临重大的稻米短缺现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4月,由于本次厄尔尼诺引发的极端天气所带来的粮食减产,全球已有6000万人面临食物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其中非洲南部地区尤为严重,有3100余万人面临食物紧缺的危机。

  影响我国雨季进程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改变区域环流,对我国来讲主要是影响副热带高压系统,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雨季进程。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发生当年,通常会出现南方秋季多雨、北方暖冬,而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易出现洪涝,北方会有低温事件。

  此次最强厄尔尼诺也在我国引起天气异常,如南方出现罕见冬汛、华南入汛早。2015年10月以来,南方出现罕见冬汛,247县市降雨量突破同期历史极值。另外,华南前汛期于3月21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6天。入汛后我国江南和华南地区出现14轮的强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7%,广东、湖南、江西等地暴雨、强对流天气灾害损失严重。

  多轮强降雨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如5月13日~19日,新疆、甘肃、青海等14个省(自治区)遭受低温冻害、风雹、暴雨、洪涝和山体滑坡等灾害,共造成9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今年一季度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30%、200%和170%。

  影响叠加,拉尼娜不可小觑

  强厄尔尼诺事件有一个特点,就是其后会形成拉尼娜现象,即太平洋海面水温降低,而且跳转非常迅速,会形成得非常快。与厄尔尼诺有着截然相反的影响,拉尼娜往往会让东太平洋降雨减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旦拉尼娜对流气体现象形成,将使美国中西、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主要是巴西、阿根廷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这与厄尔尼诺的影响基本相反。而对我国来说,或将使夏季汛情加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预警,7月~9月间出现拉尼娜的概率为60%,到冬季时更会上升到70%。专家表示,拉尼娜出现时间的早晚决定了其将对农作物带来怎样的影响。以美国大豆为例,如果7月就转换为拉尼娜,则可能意味着美国大豆进入生长期后就出现更加高温炎热的天气,可能造成大豆单产潜力下降,因而拉尼娜出现时间十分关键。

  趋势预测

  降水偏多 涝重于旱

  专家认为,影响气候的因素复杂,除厄尔尼诺事件外,青藏高原积雪、北极海冰等也可能影响我国气候。实际的气候特征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涝重于旱;汛期主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梅雨量偏多,易发洪涝灾害。

  汛期降水与气温:预计江淮、江汉、江南及西南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华北、黄淮、河套及华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016年汛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较常年同期略偏暖,东北大部及江淮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冷。

  热带气旋:春夏季处于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状态的交替期,赤道太平洋海温趋于正常,西太平洋的海洋大气状况不利于台风生成,因此预计2016年夏季影响我国的台风偏少。不过进入秋季,拉尼娜事件可能进入发展期,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因此秋季需防范台风偏多对我国沿海的影响。

  台风风暴潮:预计2016年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海域为南海沿海。虽然次数与2015年基本持平,但强度和灾度较2015年有所上升。

  赤潮:预计今夏影响我国近海的赤潮可能偏多。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是东部沿海,如浙江、福建中部至北部和长江口附近海域。

  专家建议

  积极应对汛情风险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高风险的洪水发生概率可能进一步加大,洪涝的应对将成为长期的问题,应做好积极准备。

  首先,要在现有海绵型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生态海绵型流域。就是要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的基本理念加强生态的恢复,充分发挥林地、草地、天然湿地、湖泊等对暴雨洪水的调蓄作用,充分利用好这类绿色基础设施。

  其次,加强土壤“水库”的建设,增强土壤对暴雨的调节能力,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加强地下水库的建设,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再次,进一步实现洪水的资源化。在充分挖掘自然调节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水库、堤防、渠道等灰色基础设施能力,在流域层面上提升对洪涝水的滞、渗、蓄、净、用和排的整体功能。进一步融合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智能水网、智慧流域、智慧水务建设,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升洪水的预警预报能力。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20 15:15:3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