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为北京贡献20%—30%PM2.5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李禾)“关于北京市PM2.5来源解析结果,包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等课题组在内的国内相关研究单位,均发表过各自研究结论。一般认为,北京市机动车年均贡献在10%—50%之间,多数认为在20%—30%之间。”在今天举行的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进展新闻通气会上,“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首席科学家贺泓研究员说。

    日前有专家发表研究论文,认为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不足4%。对此,贺泓表示,研究数据的较大差异来源于PM2.5成分的时空分布多变性、采用的方法、研究者主观因素等多方面原因,但“4%这一数字是被严重低估的”。

    “更重要的是,该论文没有对PM2.5的二次组分进行来源分析。其研究结果未包含机动车排放的气体污染物所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对PM2.5的贡献。”贺泓说,根据北京市环科院关于北京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机动车排放了42%的氮氧化物、32%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其实这应该是比较保守的数字”。氮氧化物和VOCs不仅能在大气中生产臭氧,增加大气氧化性,降低大气环境容量,同时产生二次硝酸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是PM2.5的重要来源。

    “光是考虑到二次颗粒的形成,即使采用该论文数据,机动车排放对PM2.5的贡献也会超过10%。”贺泓说。

    据“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王跃思课题组2009年—2011年对京津冀地区PM2.5两年平均状态研究发现,汽车及相关产业来源约占30%;钢铁、化工和电子等工业过程约产生了35%;热电厂约排放了10%;居民取暖、餐饮和农牧业过程约占10%,其他还有生物质燃烧排放等。不过,其中部分PM2.5来源于周边地区。

    “我们课题组对2013年1月的监测数据进行解析发现,在雾霾严重时,北京约40%的PM2.5来自机动车排放、22%来自煤燃烧、12%来自扬尘、11%来自工业,4%来自生物质燃烧、二次生成占12%;在空气质量较好时,该比例分别为10%、36%、15%、3%、17%和18%。”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说。

    “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机动车是其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即使一般认为的机动车贡献了20%—30%PM2.5,也可能存在低估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中。”贺泓说。

    据悉,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先导专项共有25个课题,75个子课题。自2012年启动以来,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区域,通过实验室闭合可控实验、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来确定致霾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等。项目组在国内共设了5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在北京及周边就设立了8个站点。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26 04:26:0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