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建清洁空气过滤网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记者徐小怗见习记者邵艺

    8月以来,南京的空气清新通透,新街口高楼上的人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长江二桥的吊索。不少市民都说:“这样的好空气真难得。”

    灰蒙蒙的色彩,经常遮住南京的蓝天。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灰霾天气“作怪”。日前,江苏省南京市环保部门组织召开了《南京市灰霾天气成因、对策与预警技术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和蔡道基领衔,8位来自全国环保、大气和气象领域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这项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眼下,江苏省的蓝天工程已经启动;南京市的“蓝天计划”也已在市长办公会上通过。“此项研究的破题,使得治霾变得有的放矢。使‘绿色青奥’更有保证。我们将用‘更细的筛子’——一张更加严密的监管网络,滤出一个蓝蓝的天。”南京市环保局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霾有多严重?

    去年霾天超过200天

    南京市民常常有这样的感受:连日雨水冲刷后,天空就会露出原本湛蓝透明的面孔。可好景不长,没多久南京城又像被罩在茶色玻璃缸中。

    环境专家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飘浮着大量的细小颗粒物。这种小颗粒在阳光、温湿度等作用下会形成气溶胶,笼罩在城市上空,形成灰霾天气。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1961年到2006年的气象资料研究后发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的霾天仅有几天;而到了1991年,首次超过100天。2000年以来,南京的灰霾天更呈爆发式增长:2000年112天,2002年147天,2006年152天……去年江苏省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南京市灰霾天气超过200天。

    48年里,南京的霾天竟然增加了上百倍。这意味着城区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天数都笼罩在灰霾之中。

    灰霾也让南京越来越“近视”。1965年到2005年这40年来,南京的能见度在逐年下降:上个世纪60年代,平均能见度是6.5公里;70年代为5公里;80年代是4.5公里;到了2005年就只有4公里了。

    2008年,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做出指示,要求南京开展对灰霾的调查研究,就此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申请了《南京市灰霾天气成因、对策与预警技术研究》课题,立题时江苏省内尚未开展有关灰霾污染的系统研究。

    霾是什么?

    直径不及头发丝直径的1/20,却是搭载有害物质的“公共汽车”

    研究显示,虽然霾天数年年在增加,但空气中的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却呈波动下降趋势。这个看似矛盾的结论,恰好可以解释为什么环保部门每年公布的“蓝天数”与市民“见不到蓝天”的直观感受存在差距。

    据悉,南京市现行的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是反映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3项常规因子的污染状况。其中,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监测只深入到了10微米的粒子(PM10),而南京市环境监测站通过对2007年~2009年3年大气污染物的研究发现,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粒子(PM2.5)的含量占到PM10的2/3。

    专家介绍,这种直径还不及头发丝直径1/20的粒子,主要由炭黑、尘粒、硫酸盐、硝酸盐及其他细小粒子组成。虽然体积很小,却是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附着的“公共汽车”,通常情况下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除非遇到降水、大风等冲刷条件,否则很难自行降落或降解,“它们是灰霾的真正成因”。

    环保部门提出用PM2.5的含量为标准来判定灰霾的程度,对此,唐孝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环保的角度为课题组提出建议。她解释,霾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污染现象,而是一种综合的天气现象,牵涉到能见度、交通等一系列问题。南京环保部门从专业和治理污染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合理的污染物标准,提出的治理方案是科学可取的。

    拿霾怎么办?

    为工业企业、工地、机动车装上“更细的筛子”

    研究表明,目前,霾天气不仅仅是南京的“专利”。在我国的部分区域存在着4个灰霾严重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地区,污染程度大同小异。而南京近5年平均逆温天数为270天的不利气象因素和三面环山的“簸箕”形地理因素,使城市风速低于郊外,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让南京的霾更加难以治理。

    “工业排放、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则是成霾的主要内因。”环保专家介绍,工业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经过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盐、硝酸和硝酸盐的气溶胶就是PM2.5,机动车尾气也易形成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不乏PM2.5。

    “这一发现,让治霾走向有的放矢。”南京市环保局负责人说,我们可以为工业企业、工地、机动车装上“更细的筛子”,滤出一个蓝蓝的天。这个“更细的筛子”,指的就是更加严密的空气监管网络。

    新近出台的“迎青奥”新一轮蓝天行动计划,拿出53条措施换取一个蓝蓝的天。根据计划,未来4年,南京市将不断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强化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推动降尘网络化监测,提升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南京都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大气污染全方位联防联控。

    “这是个庞大的工程,涉及众多部门,需要大家齐抓共管。”南京市环保局负责人说,目前,包含六大方面51项具体任务的蓝天计划已经明确,环保、发改、经信、住建等16个政府部门以及各区县分工负责的责任业已明确,也许用不了多久,经过南京市上下的合力推进,灰蒙蒙的霾天将会被更多的蓝天白云所取代。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5-18 20:49:11,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