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卫士田洪光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者按

    田洪光,原沈阳市环保局苏家屯分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2009年9月,因公殉职。在担任监察大队长的8个月时间里,他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面对不解和对立,他既秉公执法又换位思考,真心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全国环保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本报今日刊发《环保卫士田洪光》,展现田洪光同志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和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环保精神。

    中国环境报记者张春燕熊志红水华

    5月的一个晚上,大雨瓢泼,沈阳市集中全市环保监察力量进行夜间抽查。苏家屯区环保分局局长刘诚,看着窗外雨水划过的痕迹,好像又看见监察大队长田洪光,冒着雨,带着队员前往执法点的身影……

    5月的一天清早,凉风习习,田洪光的爱人李君醒过来,问女儿:“雯雯,爸爸怎么休假还没有回家?”雯雯是田洪光女儿的小名,她呆了一下,眼眶马上红了,“妈,爸爸已经走了。”

    5月5日上午,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看到中国环境报关于田洪光的报道后,对他的事迹做出了批示。

    田洪光,他仅仅是一个沈阳市苏家屯区的一名环境监察大队长。可是,苏家屯区、沈阳、辽宁,没有人接受他已离开的事实,甚至,人们还都在默念着他的名字,呼唤着他的名字,传诵着他的事迹……

    小米加步枪,也要站好岗

    田洪光从2009年2月当上监察大队长到他牺牲,仅有8个月时间。

    上任伊始,田洪光就清楚地知道他面临的是什么状况。苏家屯区,沈阳市西南侧,辖区管辖面积762平方公里,监管企业500多家。监察大队9个人,每个人管辖范围按乡镇街道划分,有的人甚至管辖200多平方公里的所属企业。监察大队有两辆车,一辆夏利车、一辆金杯小面包车,两辆车都是报废车辆,一年得检修两次,遇到市里有统一调度任务的时候,还要借管理科的一辆旧捷达。

    苏家屯区是整个沈阳市环保局的一个缩影,几乎每个区的环保分局都存在着人员极度紧缺、待遇低、执法条件差的问题。而沈阳又是整个东北的缩影,老牌的重化工业带来的高污染、高排放问题令众人关注且亟待解决。污染严重,历史包袱沉,减排指标又必须完成。于是有一批环境监察人员们,肩负着让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责,不遗余力、忍辱负重,在环保第一线上艰难前行。

    维护人民的环境权益,条件再差、困难再大,难道就能说不吗?啃下这个硬骨头,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上任后,田洪光就带着执法队伍,风尘仆仆地奔波在环境监察一线。2009年仲春,有群众举报称,沈阳市染料有限公司发生毒气泄漏。田洪光立即带人赶赴现场。

    沈阳市染料有限公司距离两个村落很近,一旦毒气扩散开来,危及到的是两村2000多条人命。田洪光心急如焚,他在车上思考着该如何处理现场,首先应勘察现场,然后堵上泄漏点。

    出事点就在前方,嘎——奔跑的监察车突然停下来。田洪光问:怎么不走?

    一阵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扑鼻而来,空气中还弥漫着泛黄色的烟雾。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这是泄漏的氯磺酸遇到雨后潮湿的空气产生的酸性烟雾,严重的话会使人窒息。此刻,他们正处在事发现场的下风向。

    司机将车停下,他的目光迟疑着,是否还往前走?车上仅有4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这也是苏家屯分局的全部防护装备,但车上却有5个人。

    走,还是不走?田洪光心中惦记着2000多个老百姓,田洪光心里也装着自己带的队友。危险怕什么?有毒气又怕什么呢?一分一秒,都是抢救人的宝贵时间。没有犹豫,他指挥着队友穿上防护装备,他还笑着说:“这里数我年龄最大,生命的价值也最小。你们都还年轻,今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汽车犹如离弦的箭,载着田洪光的勇气,载着环保人的责任和决心,划破毒气区域。同一时间,他们与武警消防官兵到达现场。

    经过勘察,这起事故是企业因设备老化所致。监察人员们站到上风向位置快速堵上漏点,让这起使整个苏家屯区紧张的环境突发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是啊!危险总是有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田洪光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忠于职守、勇于奉献,心里装着老百姓,就可以排除万难,不顾一切往前冲了。”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白天工作完后,田洪光还安排自己值夜班。他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让队友多休息。他的心里,时刻装着别人。

    半夜两点钟,突然接到投诉某地施工扰民的电话,他叫上司机范士伟,蹬噔蹬地就往事发地赶。到了目的地,一个建筑施工现场,两个水泥搅拌机横在路上,车开不进去。田洪光就让司机在车里等,他说,你等我一会儿,我走进去看看,一会儿就好。

    范士伟在车里打了个盹儿,一睁眼,一看表,都一个半小时了。范士伟赶紧找人去。黑灯瞎火的,他打着电筒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到了施工地。奇怪的是,这里静悄悄的,田洪光也不见踪影。

    正纳闷,田洪光拎着鞋,光着脚走了回来。他冲范士伟摆摆手,示意他不要支声。回到车里,田洪光才解释:再等等,待会儿他们或许还要开工。

    “那你的鞋怎么回事?”

    田洪光笑了笑,我到那边和他们讲道理,软磨硬磨,包工头索性不干了,直接把水泥浆倒在地上,我怕弄脏鞋……倒是不碍事,呵呵,没事。

    那天晚上,果然半个小时后,建筑工地又灯火通明的干起活儿来,田洪光又去了一次。前后一折腾,等返程的时候,已经下半夜4点了。

    环境执法,在一线来讲,是落实减排、为民解忧的重要环节。然而,环境执法队伍常常遇到“非暴力不合作”的经历。有的企业不讲道理,等执法人员一来,电闸就咔地一关,任你在建筑工地里找不到出路。更有甚者,放狼狗,动用凶器,这是真实的执法经历。困难像山一样,横亘在执法者前面,怎能不让人长叹一口气啊。

    田洪光,他和他的队友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也没有吐一个难字。他们和违法者斗智斗勇,坚决地把高排放、高污染的危险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人手紧缺,除了普通的环境监察工作外,基层的环境监察大队还担负着应急处理工作、协助信访工作,并涉及监测工作。每天晚上不管干到几点钟,第二天田洪光仍会准点到单位。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没有任何奖金,手机24小时开机,没有报销。46岁竞聘上正科级,他以后也很难再晋升,用另一个区的监察大队长的话来讲,就是“干一辈子,都是两手握空拳”。他为了什么?

    赴任前,田洪光对局长说了一句很平淡的话,我想多做点事情,我已经46岁了,再不做事情就退休了。

    他还说,环境监察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点,我还想整理一点思路出来。

    现在,他有了思路。2009年初,适逢环境监察“3×6+1”执法模式在全市推广,他结合苏家屯地区人员少、力量薄、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集中优势、抓住要点、狠抓规范、不断完善”的工作原则,打响了一个个环境监察战役。他才上任半年,2009年8月,沈阳市环保系统推出的“年度十大环境执法优秀案例”中,苏家屯环境监察大队报送的案例就占了两个。

    以理服人,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

    跟着田洪光去检查企业,队里的年轻人都觉得腰杆直直的,肩上的徽章亮闪闪的。

    每到一家企业,相关工作的负责人都是笑脸迎送,亲切劲儿跟自家人似的。与某些地方企业老是和环保局躲猫猫大相径庭,这一对比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按理说,去企业监察工作,是去“管事的,执法的”,得罪人免不了。

    田洪光就想不通,环保部门监察工作就等于是跟企业过不去?为什么非要和企业站在对立面上?难道不能获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先做的,就是为企业着想,以理服人。

    沈阳东林无缝钢管厂的夏副总经理,在2003年做东林无缝钢管厂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就认识了田洪光。那时,田洪光还是监测站站长。在他眼里,环保局的人不同于一般带“大盖帽儿”的,“他们在执法过程中讲人情味儿,又不失为国家执法的严肃性。”这种认识,起因于他和田洪光的交往过程。

    东林无缝钢管厂在新厂建成以前,老厂区离一个居民区比较近。有群众反映厂里的一台机器运转时震动声过响,影响居民休息。环保局就派人来看看。

    来的人是田洪光,来的日子居然是个星期天。夏副总经理当时就惊讶了,他说,田队长,周末不是休息时间,怎么你们还来监测?

    田洪光说,必须得今天来。我找市里借了一个先进的仪器,测测你这儿的噪声分贝到底是多少。平时市里要用,也就今天能借给我。

    他还带来两个对讲机,随行的两个工程师一人一个。其中一个在工厂里,另外一个绕到小区里,甚至进到居民家中的炕上,对讲机里随时沟通着监测的情况。

    夏副总经理有点过意不去,他开玩笑地说,田队长,你不用这么测,费老大劲儿,你直接让我把机器搬走得了。

    田洪光接过话,这不行,这得以理服人。真正要动这台机器,你们也是要花费费用的。我们监测的时候,要考虑到群众利益,也要履行执法的权利,要是你们真的影响了居民,该怎么处理还得怎么处理。

    晚上,夏副总经理躺在床上,回忆白天的这个事情,他觉得“田洪光处理事情有艺术性”,既解决了问题,又让企业很舒服地接受了解决办法。

    后来,东林无缝钢管厂搬了新家。厂区要做环评,监测站列出了几项要整改的内容。其中一项是烟尘脱硫。烟尘脱硫有许多种方案,企业不在行,田洪光就帮着企业咨询,他问了好多家生产环保设备的,又自己上网去比较各种设备的优劣。在他的帮助建议下,企业最终选了一个厂家购买设备,上了这台设备后,不仅解决了所有的脱硫程序,还达到了节能的功效。厂里人对这个设备都很认可。

    有时候赶上中午,夏副总经理就留他吃饭,可田洪光却说:“你想让我犯错误啊,你最好让我回去。我啊,觉得哪儿的饭都没有我们环保局自己的饭菜香。”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沈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林盛煤矿,洗煤的水直接排放到北沙河,田洪光盯着这些重点防控单位,经常去监测。他要求企业,洗煤水要零排放。可是企业有难处,一来企业效益本身就不好,二来“零排放”意味着要投入大量资金。

    田洪光没有坐视不理。只管提要求,不管企业的难处,这不是一个好干部的作为。他亲自到现场多方调研,回来后四处查资料、研究煤矿行业的生产特点,最后他给企业提了建议,上一台压滤水机器。这个机器可以把洗煤后的水挤干,里面的剩渣还能压成块状做建筑材料,不但水能循环利用,每年压滤煤泥还能卖不少钱。副矿长刘金声说,田洪光就是让人敬佩,没见过这样为企业着想的“当官的”。

    企业主们很多白手起家,他们向穷困抗争,与命运搏战,可是发展经济往往又让企业站在环境对立面上,污染问题成为横亘在当今沈阳重化工经营者们面前绕不过去的坎儿。如何站在企业角度,找到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天通电气王董事长还记得第一次见田洪光的样子。他面带微笑,主动握手,他说:“王总你好,我是区环保局的田洪光,以后您叫我小田就行,局里得知你们企业正在办理环评申报工作,我过来帮助你们公司进行指导,希望你们公司早日建成运营,促进地方经济。”田洪光这番话,让王董事长心里暖乎乎的。

    长来久往,和田洪光打过交道的人都服气了,这个环保局的人,总是换位思考,执法严、执法又有艺术,总是和风细雨地对企业讲解国家政策,真的让人心服口服。

    一个田洪光是这么做的,十个田洪光、千个田洪光,就汇聚成了巨大的潮流,这潮流冲击着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令辽宁省2009年污染减排实现历史新突破。2009年,辽宁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05.14万吨,比2008年下降7.01%,比2005年下降12.16%,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6.26万吨,比2008年下降3.66%,比2005年下降12.64%,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98.07%。

    请放心,保证让你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田洪光上任大队长后,不仅解决了大量环境监察问题,还把投诉上访的活儿也揽了过来。

    有个叫武明的司机,2008年认识田洪光,至今都铭记在心,两人却只有一面之缘。2008年奥运期间,他家附近的一个酒店空调机运转嗡嗡直响,家里老人有高血压,孩子年纪又小,都睡不好觉。他干脆就拨打了“12369”投诉电话,因为在电视里常见到野蛮执法的情景,他设想了好多种对方接起电话时冷冰冰的态度,可是,电话那头却温和地问道,你好,你有啥事儿?

    他壮着胆子说了打电话的原由,对方二话没说,跟他约好时间地点就到了他家。

    这个人就是田洪光,武明记得他“一脸和气”,田洪光诚恳地对他说:“放心,保证让你们过上安定的生活。我们一定把这件事情处理好。”果然,酒店后来再也没有那种空调运转的噪声了。4天后,武明接到田洪光的回访电话,他感激地说:“谢谢田队长,谢谢你!”

    过了一阵儿,苏家屯分局信访办主任陆阳,感觉投诉电话好像安静许多,他仔细一琢磨,几个上访“专业户”突然没有声音了。其中一个人,分局的人都认识,叫老庄。原来,田洪光悄悄地把手机号给了老庄,让他有什么事情,直接跟自己联系。

    时值6月,正是沈阳市的建筑工地赶工期的时候。沈阳这个地方,冬天长,夏季短,建筑施工为了抢时间,都赶在夏季开工,一到炎炎夏日,轰隆隆地机器声就让人添堵。老庄是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的工人,家里有个3岁的小孩。他这人比较较真,对这种扰民的事情,一定投诉到底,不依不饶。

    有一天晚上田洪光刚执行完夜查任务,回到家已经两点了。刚和衣睡下,他的手机就响了。电话里传来老庄着急的声音:田队长,你快来,他们又开工了,这都反复好几次了,你来现场看看吧。

    田洪光揉揉肿胀的眼睛,身旁的爱人李君也被手机铃声吵醒,她翻了个身,嘟囔了几句,这都几点了,怎么不给别人打电话,老给你打?

    田洪光不言语,悉悉索索起来穿好衣服,洗了一把冷水脸,就往现场去。这个建筑工地,老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半夜里4点就开始施工。环保局没有法律依据可以对其进行处罚,对方态度又比较强硬,不配合,环保局的人在,他们就停工,人走了,他们照旧干活。

    田洪光到了,建筑工地又老样子,暂时停工了。他一屁股坐地上,守着施工现场,你们要干活,我就一直在这儿坐着,守到天亮,我就回去。他对老庄说,你回去休息吧,我在这儿看着。

    老庄倔脾气上来,十头牛都拉不住,这回却“打心窝子感动”,田洪光耐心跟他解释,我们在处理某些执法问题上,缺乏法律依据,没有对环境违法事件的处罚权,实在不行,只能拿铁链子把他们的运转设备锁起来,可是这也不是长久的办法。

    有时候,老百姓对政府部门有意见,对环保局,他们可能不理解。老庄就是这样,刚开始,他也觉得环保部门不作为,时间久了,他也理解了,一个监察大队就那几个人,却要管全区700余平方公里投诉的事儿,加上制度和法律原因,环境执法不能以儆效尤。一个田洪光的力量太渺小了,他却用尽全力获得老百姓的理解。

    时间一长,老庄和田洪光“处出了感情”,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田洪光一定会接。有时候接起来,田洪光说我在农村检查工作;有时候凌晨他接起来,田洪光说我在郊区抽查排污情况。可是不管在哪里,不管时间有多晚,只要和老庄约定了时间地点,田洪光一定穿着制服乐呵呵地准时出现在老庄面前,老庄就感叹,“他没有架子,他信守承诺,他想把全区的环境问题都解决好。”

    田洪光在日记里写到,“老百姓有问题找我们,我们就有责任解决。再累,再苦,刮大风,下大雪,老百姓有困难了,我们就得排忧解难。”田洪光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2009年9月,老庄又拨通田洪光的电话,手机通了,可是一直没有人接起来。老庄的头当时就嗡地炸开了,他有预感,田洪光不会不接电话的,他怎么了?

    追不回来的爱

    田洪光出事了。一辆大货车甩尾,“砰”地撞到监察大队那辆车况极差的小面包车上。出事的时候,田洪光坐在司机后座的第二排,头枕在窗户上。

    这是法医鉴定后得出的推论,“他当时一定很累,头枕在车窗玻璃上,所以货车甩尾时,直接撞击到他的头部”,车里其他的人都没有事,田洪光却颅腔大出血。

    2009年9月17日,刚刚开始休年假的田洪光只休完了一天半,就急匆匆地投入到国庆环境安全检查工作中去。那天,他和其他同事们刚刚结束对苏家屯区姚千镇的安全检查。

    第一时间里,得知消息的所有人都放下手里的事情,从沈阳市的各个地方,朝着同一个方向赶去。在沈阳最好的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分局里42个人,聚齐了。

    监测站站长孙爱红,听到他出事的消息,当场就掉下眼泪。当年进行全国农村土壤采样时,身患慢性阑尾炎的他悄悄地在出行前吃了一颗止痛片,孙爱红看见了,他却摆摆手,不碍事,我们出发。

    监测站副站长王宇,气喘吁吁地拦下一辆出租车。他不停地催促,师傅,开快点,再快一点吧。他脑海里,闪现着田洪光在电脑屏幕前,回过神来的样子。环境保护部网站上发布的监测标准和方法,田洪光一有空就钻研,46岁的他戴着那副老花镜,眼睛离屏幕近近的。

    综合管理科科长姚亮,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田洪光带着他们摸查北沙河沿岸企业的排污情况的背影,不时地晃动。从沈阳一直走到辽阳,全程47公里的河道,田洪光带着他们走了3天,他总是走在最前面,还时常停下来招呼后面的人,加把劲儿,都跟上。

    孙爱红、王宇、姚亮,这3个人都是田洪光在环境监测站当站长时所带过的“兵”,他们逐渐成长并独当一面,曾经田洪光倾注精力培养他们,他们怎能不为之流泪。

    从2009年2月上任到2009年9月出车祸,田洪光在监察大队当队长只有8个月时间。从1987年田洪光到区环保局工作,却是整整22个年头。

    李君自从田洪光牺牲后,住在娘家,再也没有回过他们的三口之家,“怕触景生情”。她回过神来,又像在笑又像在哭:你爸爸不就是国庆休假了吗,怎么休了那么长,开玩笑吧,为什么不回来?

    在这些日子里,田洪光的母亲,时常抚摩着儿子的照片,“他走的那个晚上,我摸着我儿的相片,我只敢轻轻地碰一碰,我怕他碎了啊。”

    田洪光的母亲快40岁了才有了这个儿子,农村里没有儿子就被人笑话,她连着生了4个女儿才有了这个儿子。生出儿子的那个晚上,她抱着这个俊俏的小子一天一夜,都没舍得放手。

    田洪光却并没有被娇惯,他母亲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2008年,苏家屯分局对环境监测楼进行维修,分局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监测楼也是局办公的地方,5层楼里,有3层是监测站的办公场所。田洪光负责楼体维修的相关工作,比如实验室的地板用什么材料,桌台怎么防腐处理。每个办公室,每个实验室,每处水管、电管线的铺设,他都事无巨细,亲自查看。

    事实上,无人知晓,在田洪光负责监督单位维修施工背后,他对自己的房子,却顾不上整饬。甚至,家里的电源都没有接好,电源线都暴露在外面。他熟悉电工,却只顾上大“家”,没顾到小“家”,他就这样悄然地走了。

    他的母亲,在儿子离开以后,倔强地挺直了腰板,80多岁的老人,没有向儿子单位提出要一分钱的要求,只是含泪说:“等我走的时候,局里派三辆车,送送我吧。”

    田洪光的女儿读大学三年级了,上大学三年来,她从来没有搭过爸爸环境监察大队的执法车辆。她也很羡慕别人总是有爸爸接送,别人总是有爸爸打电话来嘘寒问暖。她也问爸爸,你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啊?田洪光拍拍女儿的肩膀,爸爸工作忙,你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妈妈,学着挑起家里的担子。

    有时候和家人走在路上,远处一旦冒有黑烟,一转身,田洪光就不见了,他追着那黑烟去了,看看是不是有环境污染。

    田洪光很少请假。唯一一次请假,是2009年年初的一个早上,田洪光拨通领导电话,说要晚到一会儿,问他什么事,他只说不要紧,耽误一点时间就能处理完。10点左右,他就回到单位。他什么都没说,其实那天是他的妻子急性肠梗阻要动手术,需要家属签字,他必须到医院去。这些,都是他妻子在他去世后才说出来的。

    一年有365天,田洪光几乎天天都在透支自己的健康,正常的节假日,他也常常带队外出执行任务。为什么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觉得他伟大,可是他离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去怀念他,而且时间越长,这份思念就越发沉甸甸的?

    因为他走了,精神却留下来了,他的精神融汇到他所钟爱的队伍里,激励着他的队友们、同事们。他日以继夜地工作,为的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饮上干净的水,可以在夜里安静地睡去。人手不够、条件简陋,他就以一当十,马不停蹄;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可以放弃个人利益,可以理直气壮、设身处地地和企业打交道,他是这样做的,沈阳市每个环境监察大队的人都是这么做的。

    因为中国环保人都信奉着一种精神,那就是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如果你没有深入一线,你不知道他们的苦与痛,不知道他们的寂寞,不知道他们承受的压力。他们什么都不说,他们把苦吞到肚子里去,他们的行动整齐划一,他们用无声的呐喊宣言着,咱环保人,为了老百姓,为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忍辱负重,也要奋力前行。

    田洪光是这个队伍里的一员,当你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时候,老百姓就会记得你。

    寒风朔冽。追悼会上,“上访专业户”老庄,眼含热泪在田洪光的遗体前深深地鞠了三躬后,大声喊道:好人,一路走好!

    送殡队伍中,来了上千人。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听到了田洪光的故事,他们彼此互不认识,却都自发来吊唁。

    吕晓峰早上推开办公室的门的时候,哭了,以前你在里屋办公,桌子上堆满了好多书籍,都是你学习过的,现在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王昌莉至今不能听人提起你的名字,你以前特别安排她循序渐进地熟悉环境监察工作的流程,你的音容笑貌,总是出现在她脑海里;王海洲记得你的心愿,大家伙一起建起了苏家屯区企业污染防治资料库,3个大书柜的监察统计资料,就摆放在你曾经工作的屋子里……

    田洪光,你走得太年轻,走得太匆忙——

    妻子还等着你回到你们的三口之家,女儿还等着你说说学习上的事儿,80多岁的老母亲还等着你乐呵呵地回家看她,亲切地叫一声,妈。

    田洪光,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离开了,离别得这么无声——

    其他分局的大队长们还盼着和你一起执行夜查任务,你带队过的队员还想着什么时候能一起出去调研,还想着帮你分忧,让你能休息两天,你走访过的企业还翘首以盼,不知道哪个大雪天,你就披星戴月地出现了……

    现在,你的人走了,你的魂还在这里,在沈阳、在东北。你做过的一切,沈阳人民记在心底,中国的老百姓们都记在心里。苏家屯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见证着一位环境监察人员的赤子深情。

    在入党志愿书上,你写道:我的理想和愿望,是加入中国**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站出来,并献出自己的生命。

    田洪光,你没有辜负自己的誓言。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辽宁的碧水青天印证了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5-19 02:28:22, Powered By v3.1.3(MSSQL)